发布日期:2025-03-20 05:34 点击次数:112
最近杨坤把模仿自己的网红“四川芬达”告上法庭,评论区炸了。
有人骂他“过气歌手蹭热度”,也有人拍手称快:“早该收拾这帮山寨货了!”
可仔细扒开这层热闹的皮,事情远不是“谁对谁错”这么简单。
这年头,蹭流量蹭到本尊忍无可忍,背后全是一地鸡毛的生存法则。
去年10月,两个东北小伙顶着“四川芬达”的网名开始发视频。
他们穿着皮裤、歪着嘴抽烟,把杨坤在《中国好声音》里的“32场演唱会”梗玩成连续剧,直播背景还P了个山寨版节目LOGO。
最绝的是那句“姓刀那小子让乐坛倒退15年”,明眼人都知道在影射刀郎和杨坤的陈年旧事。
刚开始网友还觉得新鲜,毕竟杨坤这几年演唱会卖不动票,反倒是在短视频里成了“行走的表情包”。
但这对活宝越玩越疯:给杨坤起外号叫“拉不拉昆”,模仿他唱歌时故意破音翻白眼,
甚至编出《泰坦尼克号之坤英》这种辣眼睛的剧情,
连那英都被拉下水当配角。
平台先是下架视频封号7天,解封后他们变本加厉继续拍,结果账号直接封禁30天。
今年3月收到法院传票时,俩人还在卖惨:“我们农村来的不懂法,就想给大家找点乐子”。
网红喊冤的核心就两点:一没提杨坤名字,二没恶意诽谤。
可法律不是过家家,你穿成杨坤的模样、学他标志性动作、玩他的专属梗,连背景板都复制《好声音》LOGO,傻子都看得出在模仿谁。
律师直接甩出《民法典》条款:用谐音梗暗讽、刻意丑化形象、影射他人黑历史,妥妥侵犯名誉权。
更狠的是,他们靠这些视频攒了36万粉丝,开直播收打赏、接广告恰饭。
嘴上说着“为爱发电”,钱包倒是诚实。
这已经不只是娱乐大众,而是把别人的脸当成ATM机。
这事最讽刺的,是模仿者和被模仿者都在“吃人血馒头”。
杨坤这些年音乐作品水花不大,反倒因为被恶搞维持着话题度;
模仿者靠碰瓷明星赚得盆满钵满,出事就装傻充愣。
就像网友说的:“一个靠被黑保持热度,一个靠黑别人挣钱,本来各取所需,现在玩脱了”。
但问题的根子比这更脏。
短视频平台算法就爱推这种“山寨明星”,鹿哈、王二博等账号早把模仿做成产业链。
平台睁只眼闭只眼,反正流量到手,官司又不是他们打。
等明星真起诉了,大不了下架视频封号,转头又能捧出新的“山寨顶流”。
皇冠客服飞机:@seo3687
这案子给所有人敲响警钟:网红别以为“搞笑无罪”,明星也别总摆“高冷人设”。 那些在直播间里喊着“家人们点点赞”的模仿者要明白:你可以玩梗,但不能把别人的尊严当梗玩; 你可以蹭热度,但不能把别人的脸踩在地上蹭。
2024年排列三龙虎斗